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老友突然来访又匆匆离别的场景,充满了朴素真挚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像镜头特写:一位瘦削的山里老人(雪峰藏叟)突然沿着溪边小路来拜访诗人。用"忽谩"二字生动表现出老友不期而至的惊喜,两个"老"字相映成趣,既有岁月痕迹又显亲切。
中间四句是主客对话的留白艺术。他们聊起古代高僧的修行轶事(辊毬是宋代高僧的典故),也随意谈起各自近况。屋里还留着旧日题诗,但新近的寒泉声却无人应答——这暗示虽然旧物仍在,但时光已悄然改变了许多。
结尾最动人:老友握手道别时依依不舍,十年才见一面,相聚却如眨眼般短暂。"斯须"这个时间计量词用得极妙,把人生聚散的短暂与珍贵都浓缩在这轻轻一叹中。
全诗就像用白描手法拍摄的纪录片:溪边小屋、两个白发老人、旧诗稿、泠泠泉水声,最后是久久不愿松开的手。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细节都在诉说:人生最珍贵的,往往就是这些平凡却温暖的相遇与告别。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