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清湖
吾宗老孙子,住在矾清湖。
湖水清且涟,其地皆膏腴。
堤栽百株柳,池种千石鱼。
教僮数鹅鸭,绕屋开芙蕖。
有书足以读,有酒易以沽。
终老寡送迎,头发可不梳。
相传范少伯,三徙由中吴。
一舸从此去,在理或不诬。
嗟予遇兵火,百口如飞凫。
避地何所投,扁舟指菰蒲。
北风晚正急,烟港生模糊。
船小吹雨来,衣薄无朝餔。
前村似将近,路转忽又无。
仓皇值渔火,欲问心已孤。
俄见葭菼边,主人出门呼。
开栅引我船,扫室容我徒。
我家两衰亲,上奉高堂姑。
艰难总头白,动止需人扶。
妻妾病伶丁,呕吐当中途。
长女仅九龄,馀泣犹呱呱。
入君所居室,灯火映窗疏。
宽閒分数寝,嬉笑喧诸雏。
缚帚东西厢,行李安从奴。
前窗张挂网,后壁挂耒锄。
苦辞村地僻,客舍无精粗。
剪韭烹伏雌,斫鲙炊彫胡。
床头出浊醪,人倦消几壶。
睡起日已高,晓色开烟芜。
渔湾一两家,点染江村图。
沙嘴何人舟,消息传姑苏。
或云江州下,不比扬州屠。
早晚安集椽,鞍马来南都。
或云移民房,插箭下严符。
囊橐归他人,妇女充军俘。
里老独晏然,催办今年租。
馌耕看赛社,醵饮听呼卢。
军马总不来,里巷相为娱。
而我游其间,坦腹行徐徐。
见人尽恭敬,不识谁贤愚。
鱼虾盈小市,凫雁充中厨。
月出浮溪光,万象疑沾濡。
放楫凌沧浪,笑弄骊龙珠。
夷犹发浩唱,礼法胡能拘。
东南虽板荡,此地其黄虞。
世事有反覆,变乱兴须臾。
草草十数人,盟歃起里闾。
兔园一老生,自诡读穰苴。
渔翁争坐席,有力为专诸。
舴艋饰馀皇,蓑笠装犀渠。
大笑掷钓竿,赤手搏于菟。
欲夺夫差宫,坐拥专城居。
予又出子门,十步九崎岖。
脱身白刃间,性命轻锱铢。
我去子亦行,后各还其庐。
官军虽屡到,尚未成邱墟。
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
买得百亩田,从子学长沮。
天意不我从,世网将人驱。
亲朋尽追送,涕泣登征车。
吾生罹干戈,犹与骨肉俱。
一官受逼迫,万事堪欷歔。
倦策既归来,入室翻次且。
念我平生人,惨澹留罗襦。
秋雨君叩门,一见惊清癯。
我苦不必言,但坐观髭须。
岁月曾几何,筋力远不如。
遭乱若此衰,岂得胜奔趋。
十年顾妻子,心力都成虚。
分离有定分,久暂理不殊。
翻笑危急时,奔走徒区区。
君时听我语,颜色惨不舒。
乱世畏盛名,薄俗容小儒。
生来远朝市,谓足逃沮洳。
长官诛求急,姓氏属里胥。
夜半闻叩门,瓶盎少所储。
岂不惜堂构,其奈愁征输。
庭树好追凉,剪伐存枯株。
池荷久不开,岁久填泥淤。
废宅锄为田,荠麦生阶除。
当时栖息地,零落今无馀。
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好采篱下菊,且读囊中书。
中怀苟自得,外物非吾须。
君观鸱夷子,眷恋倾城姝。
千金亦偶然,奚足称陶朱。
不如弃家去,渔钓山之隅。
江湖至广大,何惜安微躯。
挥手谢时辈,慎勿空踌蹰。
湖水清且涟,其地皆膏腴。
堤栽百株柳,池种千石鱼。
教僮数鹅鸭,绕屋开芙蕖。
有书足以读,有酒易以沽。
终老寡送迎,头发可不梳。
相传范少伯,三徙由中吴。
一舸从此去,在理或不诬。
嗟予遇兵火,百口如飞凫。
避地何所投,扁舟指菰蒲。
北风晚正急,烟港生模糊。
船小吹雨来,衣薄无朝餔。
前村似将近,路转忽又无。
仓皇值渔火,欲问心已孤。
俄见葭菼边,主人出门呼。
开栅引我船,扫室容我徒。
我家两衰亲,上奉高堂姑。
艰难总头白,动止需人扶。
妻妾病伶丁,呕吐当中途。
长女仅九龄,馀泣犹呱呱。
入君所居室,灯火映窗疏。
宽閒分数寝,嬉笑喧诸雏。
缚帚东西厢,行李安从奴。
前窗张挂网,后壁挂耒锄。
苦辞村地僻,客舍无精粗。
剪韭烹伏雌,斫鲙炊彫胡。
床头出浊醪,人倦消几壶。
睡起日已高,晓色开烟芜。
渔湾一两家,点染江村图。
沙嘴何人舟,消息传姑苏。
或云江州下,不比扬州屠。
早晚安集椽,鞍马来南都。
或云移民房,插箭下严符。
囊橐归他人,妇女充军俘。
里老独晏然,催办今年租。
馌耕看赛社,醵饮听呼卢。
军马总不来,里巷相为娱。
而我游其间,坦腹行徐徐。
见人尽恭敬,不识谁贤愚。
鱼虾盈小市,凫雁充中厨。
月出浮溪光,万象疑沾濡。
放楫凌沧浪,笑弄骊龙珠。
夷犹发浩唱,礼法胡能拘。
东南虽板荡,此地其黄虞。
世事有反覆,变乱兴须臾。
草草十数人,盟歃起里闾。
兔园一老生,自诡读穰苴。
渔翁争坐席,有力为专诸。
舴艋饰馀皇,蓑笠装犀渠。
大笑掷钓竿,赤手搏于菟。
欲夺夫差宫,坐拥专城居。
予又出子门,十步九崎岖。
脱身白刃间,性命轻锱铢。
我去子亦行,后各还其庐。
官军虽屡到,尚未成邱墟。
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
买得百亩田,从子学长沮。
天意不我从,世网将人驱。
亲朋尽追送,涕泣登征车。
吾生罹干戈,犹与骨肉俱。
一官受逼迫,万事堪欷歔。
倦策既归来,入室翻次且。
念我平生人,惨澹留罗襦。
秋雨君叩门,一见惊清癯。
我苦不必言,但坐观髭须。
岁月曾几何,筋力远不如。
遭乱若此衰,岂得胜奔趋。
十年顾妻子,心力都成虚。
分离有定分,久暂理不殊。
翻笑危急时,奔走徒区区。
君时听我语,颜色惨不舒。
乱世畏盛名,薄俗容小儒。
生来远朝市,谓足逃沮洳。
长官诛求急,姓氏属里胥。
夜半闻叩门,瓶盎少所储。
岂不惜堂构,其奈愁征输。
庭树好追凉,剪伐存枯株。
池荷久不开,岁久填泥淤。
废宅锄为田,荠麦生阶除。
当时栖息地,零落今无馀。
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好采篱下菊,且读囊中书。
中怀苟自得,外物非吾须。
君观鸱夷子,眷恋倾城姝。
千金亦偶然,奚足称陶朱。
不如弃家去,渔钓山之隅。
江湖至广大,何惜安微躯。
挥手谢时辈,慎勿空踌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战乱年代的遭遇和心境变化,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理想田园生活
开头描写矾清湖边的美好生活:清澈湖水、肥沃土地、柳树鱼塘、鹅鸭荷花。主人过着读书喝酒、不修边幅的闲适生活,用范蠡隐居的典故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2. 战乱逃亡经历
突然转到战乱场景:全家像野鸭般仓皇逃难,小船在风雨中迷失方向。通过"衣薄无朝餔"(衣服单薄没早饭)等细节,生动展现逃难艰辛。直到遇见湖边的老友收留,才得到喘息。
3. 乱世民生百态
借渔村见闻反映社会动荡:有人传播真假难辨的战况消息,里长老只管催租,村民用赌博祭祀麻痹自己。同时出现荒唐场景:老书生自称军事家、渔夫扮武士,反映乱世中人的荒诞挣扎。
4. 知识分子的困境
诗人被迫做官又辞官归来,发现家园破败:树木被砍、荷塘淤塞、庭院种菜。这种"废宅锄为田"的对比,强烈展现战乱对生活的摧毁。最后选择学范蠡隐居,但"天意不我从"道出现实无奈。
5. 全诗核心矛盾
始终在"理想隐居"和"战乱现实"间拉扯:想学范蠡泛舟却被迫逃难,想归隐田园却被征税逼得连树都保不住。结尾"江湖至广大"的感叹,看似豁达实则饱含辛酸。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缚帚东西厢"(扫帚乱放)、"呕吐当中途"等生活化细节,让宏大叙事接地气
- 通过"渔翁争坐席"等荒诞场景,幽默中暗含讽刺
- "废宅锄为田"等今昔对比,产生强烈冲击力
- 知识分子的进退两难具有时代典型性
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乱世中如何安身立命"的思考,既有纪实价值,又有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