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田园画卷,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前四句写景:诗人走在杉树松树夹道的小径上,感觉前路还很遥远;桃树和竹子仿佛在努力支撑着陪伴行人。平坦的田野被水渠划分得整整齐齐,像精心雕刻的画作;远处的太阳被薄雾笼罩,像琉璃一样朦胧美丽。这里用"疑刻画"和"状琉璃"的比喻,把平凡的田园风光写得如艺术品般精致。
后四句抒情:诗人提到朋友何波要继续写游记,而好友们已先吟诵起访古的诗句。他真诚地赞美朋友的清雅思绪令人喜爱,表示自己也要把这份美好写进诗赋,让万年之后的树枝(暗指诗文)依然传颂。最后一句"万年枝"的意象既指树木长青,也暗喻诗文不朽。
全诗妙在将寻常的游山玩水写得充满诗意,通过细腻的观察(如"水界平田""烟笼远日")和巧妙的比喻,把自然景物转化为艺术画面。结尾处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诗文传世的期许,更给山水游记增添了温暖的人情味和永恒的文化意蕴。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