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台 重游京口用周美成怀钱塘韵

楼枕层涛,屏横遥翠,捲帘多少黄昏。
西风客到,江蓼剪江村。
一派天台旧路,金舆送、七宝霞裙。
差侥幸,云阶叹息,阮肇不曾闻。
墙东诸女伴,苍苔共踏,争拾香尘。
为映花人面,常梦题门。
记得妆台小妹,看看改、芳岁天孙。
青山外,六朝明月,留照绮罗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重游京口(今江苏镇江)时的所见所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同时融入了对往事的追忆和人生感慨。

上片(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开篇就用“楼枕层涛,屏横遥翠”勾勒出京口的地理特点:高楼仿佛枕着层层波涛,远处的青山像屏风一样横亘在天边。黄昏时分,卷起帘子,眼前是熟悉的江南景色。西风中的旅人来到江边,看到江蓼(一种水草)点缀着江村,仿佛剪出了一幅水墨画。接着,作者联想到天台山的传说(刘晨、阮肇遇仙的故事),用“金舆送、七宝霞裙”形容想象中的仙境,但现实中只能“云阶叹息”,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墙东的女伴们曾经一起在苍苔上嬉戏,争相拾取落花。这里“香尘”既指落花,也暗喻青春的美好。作者特别提到一位“妆台小妹”,如今岁月流逝,她的容貌也随着时间改变。“芳岁天孙”借用织女的典故,暗示青春易逝。最后,词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青山和六朝明月,它们依然照耀着繁华的春天,暗示历史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将自然景色、神话传说、个人回忆交织在一起,既有对江南风物的生动描绘,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语言清新婉约,用典自然,读来如同欣赏一幅江南水墨长卷,在美景中品味人生的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