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

四老延清会,连年乐故乡。
誉腾花萼集,光动德星堂。
今独三荆茂,居然一鉴亡。
庆流知有在,兰玉蔼遗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为悼念好友张公(张姓高官)而写的十首挽诗之一。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后继有人的欣慰。

前四句回忆往昔美好时光:张公和三位老友(四老)常在家乡聚会,多年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的美德如同盛开的鲜花般令人称颂(花萼集比喻美德),聚会时的光彩就像夜空中显赫的德星(德星堂典故指贤士聚会)。

后四句转到现实:如今只剩张家三兄弟(三荆比喻兄弟)依然显达,而张公这面"明镜"(一鉴)却永远消逝。但令人安慰的是,张公留下的福泽仍在延续——就像兰草和美玉的芬芳不会消散,他的优秀子孙(兰玉)正继承着他的美德。

全诗用"花萼""德星""兰玉"等美好意象,将哀思转化为对生命延续的赞叹,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敬重,又透露出对生命传承的豁达,情感真挚而不失典雅。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