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蕉隐上人
隐蕉不常绿,松石长苍碧。
对月课楞严,临风读周易。
悲心常悯物,道念高千尺。
淳朴古羲皇,文章建安骨。
形神如病鹤,屈志同霜柏。
香火结前缘,深情交莫逆。
相逢每相笑,坐久云生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名叫蕉隐上人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首先,诗中提到“蕉隐不隐蕉,经年隐松石”,意思是蕉隐上人虽然名为“蕉隐”,但他并不隐居在蕉叶之下,而是长年隐居在松树和石头之间。这暗示了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深沉和持久的隐居方式,松石象征坚韧和永恒,与蕉叶的短暂形成对比。
接着,“隐蕉不常绿,松石长苍碧”进一步强调了松石的永恒和蕉叶的短暂。蕉叶虽绿,但不长久,而松石却始终苍翠。这句诗表达了蕉隐上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他对永恒之道的追求。
“对月课楞严,临风读周易”描绘了蕉隐上人隐居生活的日常。他在月光下研读佛经《楞严经》,在风中诵读《周易》。这两部经典分别代表了佛教和道家的智慧,蕉隐上人通过研读它们来修炼心性,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悲心常悯物,道念高千尺”展现了蕉隐上人的慈悲和道心。他心怀悲悯,同情世间万物,同时他的道念高远,如同千尺高山,不可动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对道德境界的崇高追求。
“淳朴古羲皇,文章建安骨”是对蕉隐上人品格和才华的赞美。他像古代圣王伏羲一样淳朴,又像建安时期的文人一样文采斐然。这句诗既赞颂了他的品德,又肯定了他的文学才能。
“形神如病鹤,屈志同霜柏”描绘了蕉隐上人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他身体瘦弱,像一只病鹤,但他的志向却像霜中的柏树一样坚韧不屈。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内心的强大和意志的坚定。
“香火结前缘,深情交莫逆”表达了蕉隐上人与他人的深厚情谊。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香火一样绵长,深情厚谊,不可分割。
最后,“相逢每相笑,坐久云生席”描绘了蕉隐上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情景。每次相遇,他们都会相视而笑,坐久了,云气仿佛在席间升起。这句诗充满了诗意,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蕉隐上人的隐居生活、精神境界和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