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节妇

十八来涩滩,双鱼水中居。
七年一弹指,水中有枯鱼。
妾身既无夫,妾心惟有死。
婉婉锦绷中,柰此两女子。
白月照空闺,哑哑乌夜啼。
天明不飞去,肯向西林栖。
九泉望不极,莫化江边石。
化石石虽坚,可转亦可泐。
年年过蚕月,是妾纺织时。
只将两行泪,抽作千丈丝。
生为吴氏妇,死为吴氏鬼。
子不如我信,有如涩滩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寡妇的悲惨人生和她对亡夫的忠贞不渝。

开篇用"双鱼水中居"比喻夫妻恩爱,但七年后丈夫去世,就像水中鱼儿变成枯鱼。这位寡妇决心殉情,但看着两个年幼女儿又无法轻生。夜晚她独自对着月亮哭泣,连乌鸦都不忍离去,暗示她的痛苦连动物都为之动容。

诗中用"化石"的比喻很巧妙:即使变成最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江水磨损,但她的忠贞之心永不改变。每年养蚕时节,她把泪水纺成丝线,既写实(古代妇女要纺织养家),又象征她把痛苦化作坚韧。

最后四句是全诗高潮:活着是吴家的人,死了是吴家的鬼。她用涩滩水发誓,这份忠贞连江水都能作证。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极端,但在古代却是备受推崇的美德。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普通妇女在封建礼教下的苦难人生,以及她对爱情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最打动人的是,她在极端痛苦中依然保持尊严,把眼泪"抽作千丈丝",这种隐忍的坚强比嚎啕大哭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