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忆舍弟》,是诗人思念弟弟的一首作品。诗中通过描述兄弟分离后的情形,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弟弟安危的担忧。
1. 前两句:“汝向下邳去,吾犹上国居。”意思是弟弟去了下邳(地名),而自己还留在京城。这里通过地名的对比,表达了兄弟俩生活的不同境况,也暗示了分离的无奈。
2. 中间两句:“几番曾入梦,十月不收书。”这两句说明自从弟弟离开后,诗人经常梦到他,但迟迟没有收到弟弟的信。这里的“十月”可能是指从弟弟离开到现在已经很久了,诗歌中诗人通过“入梦”和“不收书”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等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绪。
3. 后两句:“血满干戈地,尘飞盗贼墟。”描述的是弟弟所在的地方局势动荡不安,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在艰难中。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同时也暗示了弟弟生活处境的艰难。诗人通过描绘战乱的景象,表达了对弟弟安全的担忧。
4. 最后一句:“无人问消息,生死竟何如。”意思是没有人询问弟弟的消息,无论是生是死,都无法得知。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弟弟安危的深深挂念和无尽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兄弟分离后的思念、担忧和对弟弟安危的无尽牵挂,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深深的思念和关注。通过对比和描绘战争的破坏,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背景结合起来,使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思念之作,也是一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
潘玙
潘玙(一作屿),四明(今浙江宁波)人(《诗家鼎脔》卷上)。与柴望、贾似道等有交。有《鄮屋拙藁》(《诗渊》),已佚。潘玙诗,据《诗家鼎脔》、《诗渊》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