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前诗雪中李世贤招观东坡清虚堂诗真迹)
出门骑马踏雪沙,玉堂吏散成空衙。
何人手剪吴江水,而我目眩梁园花。
客居长至叹寂寞,赖有东邻仙李家。
试开泥尊香泼蚁,却笑石本光翻鸦。
清虚堂中事巳往,妙墨零落随风葩。
空肠啖尽元脩菜,渴吻煎彻庭坚茶。
诗成一纸来万里,峒石至今椎密挝。
浓书铁把纯绵裹,深刻蟹上潮泥爬。
似人可喜非浪语,与客争观还共嗟。
莫言此幅字漫灭,夜久屋壁飞晴霞。
何人手剪吴江水,而我目眩梁园花。
客居长至叹寂寞,赖有东邻仙李家。
试开泥尊香泼蚁,却笑石本光翻鸦。
清虚堂中事巳往,妙墨零落随风葩。
空肠啖尽元脩菜,渴吻煎彻庭坚茶。
诗成一纸来万里,峒石至今椎密挝。
浓书铁把纯绵裹,深刻蟹上潮泥爬。
似人可喜非浪语,与客争观还共嗟。
莫言此幅字漫灭,夜久屋壁飞晴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雪天受邀去朋友家欣赏苏东坡书法真迹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充满文人雅趣和生活气息。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诗人骑马踏雪赴约,发现衙门冷清,突然看到朋友家展示的书法作品("吴江水"指墨迹),惊艳得如同看到满园繁花。这里用"剪江水"形容墨迹流动,"目眩"表达震撼,画面感极强。
中间八句是雅集现场:冬至日无聊的诗人感谢邻居(仙李家)邀请,打开酒坛闻到酒香("香泼蚁"指酒面浮沫),调侃碑刻拓本("光翻鸦"指墨色反光)。提到清虚堂的往事已随风而逝,但用"空肠吃光东坡腌菜"、"渴到喝光黄庭坚的茶"这些生活化比喻,表现对前辈文人的追慕。
后六句聚焦书法本身:万里外寄来的诗稿("峒石椎密挝"形容运笔力道),墨色浓重如铁裹棉絮,笔势深刻似螃蟹爬泥。最后升华:这字迹虽旧却像会说话的老友,众人争相观赏;别看纸张斑驳,深夜竟像在墙上焕发霞光——用"晴霞"比喻艺术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全诗妙在把"看字画"这件小事写得活色生香:雪中赴约的动感、品酒赏字的闲适、对艺术品的拟人化描写("似人可喜"),最后用"夜壁生霞"的奇幻画面,把书法艺术升华到震撼人心的境界。普通人读来既能想象当时场景,又能感受到文人之间以艺会友的雅致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