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伯温秋怀韵 其二

仙人韩伯鸾,弄箫吹紫兰。一吹洞芝长,再吹翠云寒。

红日长不死,何忧芳岁阑。常乘双鹿车,遨游三素端。

有时念下土,临风动哀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韩伯鸾的仙人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同时暗含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前六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仙人的超凡生活:他吹奏紫玉箫,箫声能让灵芝生长、让云霞变色,连太阳都因他的仙力而永不西沉。这里用"红日长不死"的夸张手法,突出仙人超越自然规律的能力。

第二层(七八句)继续强化仙人的逍遥形象:他乘坐双鹿拉的车,畅游在九重天外。"三素"指不同颜色的云霞,展现天界的绚丽多彩。

第三层(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仙人并非完全忘情:他偶尔会俯视人间,在风中发出叹息。这个细节让高高在上的仙人形象突然有了温度,说明他虽已得道,仍心系凡尘。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两句的转折——前面极力渲染仙人无忧无虑的生活,结尾却突然流露对尘世的牵挂。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即使是超脱的仙人,也难完全割舍对人间的关怀。诗人可能借此表达自己虽向往隐逸,却始终放不下对现实世界的责任与忧虑。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