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

客路惊心里,栖迟苦未能。
龙移对江塔,雷出定龛僧(武林近事)。
林黑人谭虎,台荒吏按鹰。
清波门外宿,潮落过西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不安,同时融入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整体氛围苍凉而深沉。

首联“客路惊心里,栖迟苦未能”直接点明主题:旅人走在路上,内心充满惶恐不安,想找个地方落脚休息却难以实现。这里用“惊心”二字,生动刻画出漂泊者内心的脆弱和迷茫。

颔联“龙移对江塔,雷出定龛僧”转向景物描写。前句写江边高塔仿佛在移动(可能是船行时的错觉),后句写雷声轰鸣中僧人依然静坐禅定。这一动一静的对比,既展现了旅途中的奇幻景象,又暗含对修行者定力的赞叹。

颈联“林黑人谭虎,台荒吏按鹰”转入社会场景。昏暗的树林里人们在谈论猛虎(暗示危险),荒废的高台上官吏在训练猎鹰。这两句通过典型画面,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权力的冷酷。

尾联“清波门外宿,潮落过西兴”以景作结。诗人在城门外的清波边过夜,看着潮水退去,默默经过西兴(地名)。潮落的意象既呼应开头的“惊心”,又给全诗增添了一份无奈的平静,暗示着旅途仍在继续。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通过“惊心”“苦”“黑”“荒”等字眼营造压抑氛围;用“龙移”“雷出”等夸张手法增强画面感;将个人漂泊与社会百态巧妙结合,使简单的旅途见闻具有了更深广的内涵。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渗透着孤独与忧思,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旅人的艰辛与时代的阴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