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新建的亭子"舞翠亭"的景色和意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美感。
前两句写亭子建成的时节和位置:秋天亭子刚建好,亭子高耸,秋风吹拂。这里用"岧峣"形容亭子高耸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亭子的气势。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亭子的美:亭子的名字想胜过双溪的美景,就像淡雅的画作需要细绢来衬托;亭子像箭靶一样引人注目,鼓声激荡着溪水。这里用"穿杨夸箭羽"比喻亭子引人注目,用"伐鼓动溪潮"形容鼓声激荡溪水的壮观景象。
最后两句点明建亭的意义:这座亭子正好适合欣赏山水美景,建亭后当地的忧患都消除了。说明这座亭子不仅美观,还造福了当地百姓。
全诗通过描绘亭子的景色、比喻亭子的美、说明建亭的意义,展现了一幅山水亭台相映成趣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建筑的热爱。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亭子比作画作、箭靶等,形象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