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登飞来寺阁有怀祁致和

登登如来阁,秋色净如洗。
倾耳无馀声,幽泉鸣不已。
尘心笑刊落,静憩花树底。
花开不在巅,花落不在趾。
真空本无迹,儿女浪悲喜。
恰恰枝上莺,忽添三两声。
思君不可见,望望海云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天登上飞来寺阁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友人祁致和的思念,同时透露出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禅意。

1. 登高所见:纯净的秋景
开头写登高远望,秋色明净如洗,耳边没有杂音,只有幽静的泉水声不断。这里用"净如洗"形容秋色,突出清爽透彻的感觉,而"幽泉鸣不已"则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宁静。

2. 心境转变:放下尘俗
站在高处,作者感到尘世的烦恼像被削落一样消失,安静地休憩在花树下。"尘心笑刊落"用拟人手法,把放下执念写得轻松有趣。"静憩花树底"则展现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

3. 禅意感悟:看淡得失
"花开不在巅,花落不在趾"是点睛之笔:花开花落本是无常,不必执着于巅峰或低谷。作者领悟到"真空"(佛教指真实境界)本无痕迹,世人却为虚幻的悲喜所困。这里用"儿女浪悲喜"暗指普通人容易被情绪左右。

4. 触景生情:思念友人
正当沉思时,枝头莺鸟突然啼叫,打破了宁静。这声音让作者想起无法相见的友人,只能望着远处的海天云霞寄托思念。"恰恰""忽添"让画面突然生动,从禅境拉回人情,情感转折自然。

诗歌魅力:
- 语言干净利落,如"净如洗""笑刊落"等用词新颖生动
- 由景入情,从禅悟到思念,层次丰富却不晦涩
- 把深刻的佛理融入日常景物,比如用花开花落讲无常
- 结尾余韵悠长,海云既实写远景,又暗喻思念绵长

全诗像一幅水墨画,既有"秋色净如洗"的留白意境,又有"枝上莺"的生活趣味,最后落在真挚的友情上,让人感受到作者既超脱又深情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