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首寄邹参政济 其一
火旻倏西流,庭柯落疏影。
端居掩空闱,怀人思方永。
月华漏疏隙,风籁籥玄牝。
残编散金帙,鸣琴罢瑶轸。
相望更何许,迢迢寄江岭。
折芳欲有赠,奈此霜露紧。
忧来当何理,一夕变玄鬒。
端居掩空闱,怀人思方永。
月华漏疏隙,风籁籥玄牝。
残编散金帙,鸣琴罢瑶轸。
相望更何许,迢迢寄江岭。
折芳欲有赠,奈此霜露紧。
忧来当何理,一夕变玄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秋夜晚独处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环境烘托 诗人用"火旻西流"(秋天太阳西沉)、"庭柯落影"(庭院树叶凋零)点明这是个深秋夜晚。月光从窗缝漏进来,风吹过门缝发出声响,这些细节营造出寂静清冷的氛围,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2. 人物状态 主人公独自坐在空荡的房间里("端居掩空闱"),身边散落着翻旧的书卷("残编散金帙"),刚弹完的琴还放在那里。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一个百无聊赖、心事重重的形象。最妙的是"一夕变玄鬒"这句,说忧愁让人一夜白头,用夸张手法突出思念之深。
3. 情感表达 全诗核心是"怀人"二字。诗人想给远方友人(邹济)寄赠礼物("折芳欲有赠"),却因"霜露紧"(天气寒冷花草凋零)而作罢。最后用"迢迢寄江岭"点明两人相隔之远,把那种想见不能见、想送无可送的惆怅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可见的秋夜景象(落叶、月光、风声)和身边物件(书卷、琴具)作引子,把抽象的思念之情变得具体可感。特别是结尾"一夕白头"的夸张,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思念带来的煎熬,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