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叠前韵(秋怀八首) 其六 (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岂有奇云起马鞍,且收霸气入词翰。
分来玫瑰传宗易,醉到芙蓉救劫难。
蛮市银荒王面变,祖洲药秘鬼心宽。
登高欲纵中原目,一发青山夕照寒。
分来玫瑰传宗易,醉到芙蓉救劫难。
蛮市银荒王面变,祖洲药秘鬼心宽。
登高欲纵中原目,一发青山夕照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末诗人面对国家衰败时的感慨之作,用秋日登高的场景抒发忧国之情。
前两句"奇云起马鞍""霸气入词翰"用比喻手法,写诗人本想有所作为(像战马奔腾),却只能将抱负寄托在诗词中,暗示现实无力改变。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意象:
1. "玫瑰传宗"象征美好传统,"芙蓉救劫"暗指改革维新,但"醉到"二字透露这些努力难以挽救国家危机。
2. "蛮市银荒"写列强经济侵略导致货币贬值,"祖洲药秘"用神话典故讽刺当权者只顾求仙问药(暗指慈禧太后热衷长生术),不顾民生疾苦。
最后两句最震撼:诗人登高远望,中原大地在夕阳中只剩"一发青山"(像头发丝那么细),"寒"字既写秋意,更写对国家前途的心寒。这个画面把个人悲愤升华成时代缩影,普通人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苍凉与无奈。
全诗妙在把政治隐喻藏在玫瑰、芙蓉、仙药这些优美意象里,既保持诗意,又尖锐批判现实,展现出传统文人在时代巨变中的典型心态。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