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 其一

我家本儒素,为吏廉而贫。
所仰斗升禄,役役常苦辛。
无地可置锥,有釜多生尘。
空馀清白操,以此遗后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清贫读书人的家庭故事,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的精神内核。

开篇"我家本儒素"四句像拉家常:我们本是读书人家,做官廉洁却贫穷。靠着微薄俸禄过日子,整天忙忙碌碌却依然生活困顿。这里用"斗升"形容俸禄之少,用"役役"表现忙碌状态,画面感很强。

中间"无地可置锥"两句特别生动:家里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形容极度贫穷),锅具都落满了灰尘(暗示经常断炊)。这两个夸张的比喻,把清贫生活写得既心酸又带着几分幽默。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在物质匮乏中突显精神财富:虽然没留下钱财房产,但留下了清清白白做人的品格。这种"精神遗产"的价值观,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全诗妙在:
1. 用做饭锅生灰、家里窄得放不下锥子这些生活细节,让抽象的"贫穷"变得具体可感
2. 在诉苦时不卖惨,反而透着一股文人特有的从容
3. 结尾的升华自然不做作,把中国士人"重操守轻物质"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甘于清贫、重视精神传承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历经千年仍能打动现代读者的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