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题修篁问讯图,图为莫釐严竹亭先生遗像,嘉庆庚申作,越六十年,经粤匪乱散失。今为先生曾孙价人所得
碧森森、万竿寒玉,虚心颇似君子。
山光水色筼筜谷,居此允宜佳士。
风乍起。
听交戛、琅玕如与良朋对。
斜簪散髻。
赖与可传神,长康写照,图入素缣里。
沧桑变,百岁光阴弹指。
劫余长物都毁。
谁知粉本飘苓久,垂璧复归和肆。
怀旧事。
我亦是、山中宰相乌衣嗣。
六如妙笔。
怅楼锁过云,无从展卷,有愧子陵裔⑴。
山光水色筼筜谷,居此允宜佳士。
风乍起。
听交戛、琅玕如与良朋对。
斜簪散髻。
赖与可传神,长康写照,图入素缣里。
沧桑变,百岁光阴弹指。
劫余长物都毁。
谁知粉本飘苓久,垂璧复归和肆。
怀旧事。
我亦是、山中宰相乌衣嗣。
六如妙笔。
怅楼锁过云,无从展卷,有愧子陵裔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词围绕一幅名为《修篁问讯图》的古画展开,讲述了一段跨越六十年的家族记忆与文物传奇。
上阕先描绘画中景致:竹林青翠挺拔如寒玉,竹子中空的特性被比作君子的谦虚品格。画中的山水竹林间,居住着严竹亭先生这样的高雅之士。当风吹过时,竹叶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与知心好友对话。画家用传神的笔法,将这位斜簪散发的隐士形象永远留在了画绢上。
下阕转入现实感慨:六十年光阴飞逝,经历太平天国战乱后,许多珍贵物品都毁于一旦。没想到这幅画作在流落多年后,竟奇迹般被严先生的曾孙严价人重新获得。词人联想到自己家族("山中宰相"指其先祖王鳌,"乌衣嗣"用王谢大族典故),与严家同为名门之后。最后以遗憾作结:虽然画作重现,但自己无缘亲眼观赏,对此感到惭愧。
全词通过一幅画的命运,串联起文人雅趣、家族传承与历史沧桑。竹子象征的君子品格、画作承载的文化记忆、战乱导致的文物散失、以及文物重归的欣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词人用"听竹叶如与良朋对"这样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文人雅士与自然的心灵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