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九

陌上纷纷来往多,楼中隐隐动笙歌。
行人回首陌头望,天上人间若柰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市井繁华与楼阁雅乐交织的画面,通过对比手法传递出人生境遇的感慨。

前两句用"陌上"和"楼中"形成空间对比:街道上行人匆匆,热闹喧嚣;高楼里笙歌隐约,闲适优雅。"纷纷"与"隐隐"的叠词运用,既增强了画面感,又暗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通过"行人回首"这个动作,将视角拉回普通人的真实感受。路人驻足仰望高楼时,突然意识到天上(楼中)人间(陌上)的差距,发出"若柰何"(能怎么办呢)的无奈叹息。这里的"天上人间"不是指仙境,而是比喻社会阶层间的巨大鸿沟。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批判社会不公,而是通过一个日常场景的捕捉,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平凡百姓面对阶层差异时的无力感。诗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道出了古今相通的人生感慨——在繁华世间,每个人都可能突然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这种顿悟往往带着淡淡的怅惘。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