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奎侄题延香室

脩竹东连斋閤深,篆烟长袅散轻阴。
客来如入芝兰室,佛语徒闻薝卜林。
王氏佩囊犹俗态,韦郎扫地只清心。
如何消受安閒福,不是观书定鼓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雅闲适的书斋生活,展现了文人追求精神宁静的志趣。

前两句用"修竹""篆烟"勾勒出书斋环境:翠竹掩映的书斋幽深宁静,熏香的轻烟在竹荫间袅袅飘散。这里没有直接写人,但通过"竹影""香烟"的动感,让人感受到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调。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主人的品格。先说这里像充满馨香的芝兰之室,但主人并不像佛教徒那样空谈佛理;再说即使像古人佩戴香囊、打扫庭院这样的雅事,在这里也只是为了保持心境澄明。这些对比突出了主人不刻意追求形式、只重内在修养的特点。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真正的安闲之福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读书弹琴这样的精神享受。一个"如何"的反问,巧妙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高雅生活。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竹影、香烟、琴书等意象,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诗人告诉我们:高雅不在于模仿古人风雅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真正的宁静与充实。这种生活态度,对现代人追求心灵平静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