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雅士间的交往场景,充满了对才华的赞美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朋友来访的热闹场景:敲门声响起,谈笑声不断,德高望重的长者经常驾车来访。这里用"剥啄"形容敲门声,"迂"字生动表现了长者特意绕路来访的情谊。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赞美朋友的才华:先把他比作南朝文豪沈约(写《八咏诗》的吴兴太守),又比作汉代写《谕巴蜀檄》的司马相如。说他的诗歌像岷山峨眉一样壮美,音乐修养能复兴上古雅乐。这些比喻展现了朋友在诗文和音乐上的高超造诣。
最后两句流露真情:诗人说自己虽然敬仰文坛成就,但困于官场琐事,像书虫啃书一样虚度光阴。这里用"蠹书鱼"(书虫)的意象,巧妙表达了在官场中才华被埋没的无奈。
全诗在赞美朋友的同时,也暗含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与文学追求间的矛盾心理。用典自然,比喻生动,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透露出文人特有的清高与苦闷。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