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叠前韵(秋怀八首) 其五 (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谁遣西施出苧萝,兴亡事在女戎多。
卧薪夜室仍教舞,采蕺春山更试歌。
千古风流成怨毒,廿年雪耻未蹉跎。
浣沙溪女应相忆,一舸鸱夷恨不磨。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西施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前两句用"西施出苧萝"的典故,指出人们总把国家兴亡归咎于女性("女戎"),暗含对这种偏见的不满。三四句描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仍让西施练习歌舞,在艰苦环境中还要她保持美丽才艺,暗示女性在政治斗争中被当作工具的悲哀。

五六句说千古风流往事最终都化作怨恨,但越国用二十年就成功复仇,说明时间能改变一切。最后两句想象西施的同伴们回忆往事,那载着西施远去的船("鸱夷"指范蠡)留下的遗憾永远无法消磨。

全诗通过西施的遭遇,既反思了"红颜祸水"的历史偏见,又展现了女性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诗人用优美的意象(采蕺春山、浣沙溪女)冲淡了沉重的历史话题,让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