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再答宾南,兼寄陈伯严 其二 (辛丑、壬寅稿,清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

故乡投足向何门,丁水南来绕古村。
华表鹤归山月暗,神州鳌没海涛喧。
竞争世界怜天演,寥落中原怆国魂。
手把英雄传閒读,眼中多少可儿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国家的深沉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怀念,也有对时局的忧虑。

故乡的思念与迷茫
开头两句写作者对故乡的迷茫:故乡的路该往哪里走?丁水向南流,环绕着古老的村庄。这里用"投足向何门"表达了对归乡方向的困惑,而"丁水绕古村"则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暗含对家乡的眷恋。

家国命运的忧思
"华表鹤归"用典故暗示物是人非,家乡已变;"神州鳌没"比喻国家动荡如巨鳌沉海,引发惊涛骇浪。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个人乡愁升华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对时代的感慨
"竞争世界怜天演"指当时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让作者想到"物竞天择"的理论,充满无奈;"寥落中原怆国魂"直接抒发对国家衰落的悲痛。这两句反映了晚清知识分子面对列强侵略的无力感。

借古讽今的孤愤
最后两句说作者闲读英雄传记时,发现当代难寻真正英雄。"可儿"指称心如意的人才,用反讽语气暗示人才凋零,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英雄的渴望。

全诗通过个人乡愁与家国情怀的交织,展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复杂心境。语言上善用典故但情感直白,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能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