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秋金丈溎生以冰泉集索和时有谓伯兄葆真已遭拳祸者集中有伯兄书后一篇读之增痛 其三

伯氏文章伯,惊心汗漫游。
临歧才一瞬,小别竟千秋。
荔薜魂无语,榛荆骨未收。
名山傥不朽,遗箧忍重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弟弟在兄长去世后,含泪重读其遗作时写下的哀痛之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手足情深
前四句通过强烈对比展现兄弟永别之痛:兄长(伯氏)的文采如同古代文豪"班固"般出众("文章伯"),但如今读到遗作却让人心惊出汗。最刺痛的是,当初分别时只当是短暂离别("临歧才一瞬"),没想到竟成永诀("小别竟千秋")。这种时间感的错位,道尽人生无常的悲凉。

2. 惨烈遗恨
五、六句用植物意象暗喻兄长死状:像荔枝薜荔这类美好植物(喻兄长才华)如今魂消无声,而榛树荆条(喻加害者)的尖刺还扎在遗骨上。既写出兄长含冤而死的惨状,也透露出遗体都未能妥善安葬的悲愤。

3. 遗作之重
最后两句矛盾心理尤为动人:明知兄长文章会像"名山"一样不朽,却不敢轻易翻动遗物("遗箧"),因为每次重读都像重新经历一次失去。这种"既骄傲又心痛"的复杂情绪,正是亲人离世后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但通过"一瞬/千秋"的时间对比、"荔薜/榛荆"的意象碰撞,以及"忍重搜"的心理描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有些痛苦不在于嚎啕大哭,而在于日常翻书时突然袭来的窒息感。这种克制的表达反而比直白的哀哭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