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

梁家婢可明珠换,讲舍儿须锦髻添。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双角石的山水画,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慨。

首联“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是说画中的山峰从不同角度看都很美,让人忍不住想用画叉挂起画帘细细欣赏。这里用“鸦叉”(挂画工具)和“画帘”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赏画的仪式感。

颔联“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通过对比手法,写南方山水在画中双角石面前显得单薄,而北方的风雪景象更衬托出双角石的挺拔。一“惭”一“看”,赋予山水人格化的情感。

颈联用了两个典故:“梁家婢可明珠换”用唐代画家周昉的典故,说这幅画珍贵到可以用明珠换丫鬟;“讲舍儿须锦髻添”暗指画作精美,连学堂里的孩童都忍不住要打扮得漂亮些来欣赏。通过生活化的比喻强调画作的价值。

尾联“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笔锋一转,感叹画家虽已离世,但画作和印章依然鲜亮。最后“梅花僧印”的红钤(红色印章)成为全诗最鲜艳的意象,既点明画作真迹的身份,又暗示艺术生命的永恒。

全诗就像带着读者逛画廊:先整体赏画,再细看山石对比,接着聊画作多珍贵,最后感慨画家已逝但艺术长存。通过日常事物(明珠、丫鬟、孩童)和鲜明色彩(红印章)让深奥的艺术评价变得亲切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