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族迁徙定居的故事,充满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和家族传承的自豪感。
前两句"好语吾宗彦,流移羡乐郊"是说:我们家族有德才兼备的贤人,经过迁徙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家园。"乐郊"这个词用得很妙,让人联想到《诗经》里描绘的美好田园。
中间四句具体写家族历史:"族从元宋聚"指家族从元代宋代就聚居在此;"地扼粤闽交"说明这个位置很重要,处在广东福建交界处;"丁令成归鹤"用仙人化鹤归来的典故,暗喻家族落叶归根;"周侯悔斩蛟"借用周处斩蛟改过自新的故事,暗示家族曾经经历过波折。
最后两句"琴岗最佳处,为我卜衡茅"是点睛之笔:在琴岗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为我选个地方盖茅屋。"衡茅"指简陋的茅屋,但在这里反而透露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全诗用典自然,把家族历史、迁徙故事和安居乐业的愿望融合在一起,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生活气息。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漂泊后终于找到心灵归宿的满足感,以及甘愿住茅屋也要定居在此的坚定选择。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