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洒脱自在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前两句"弦歌兴罢拂衣还,弃米何尝有俸钱"说:弹琴唱歌尽兴后,潇洒地拂袖而归;即使放弃俸禄粮食也不在乎。这里用"拂衣"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主人公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恩自大钧能逐物,只应访药是优贤"意思是:大自然的恩泽能让万物各得其所,真正的高人应该去寻访仙药(代指追求精神自由)。"大钧"指大自然的力量,"访药"象征着追求超脱的精神境界。
全诗通过几个典型场景:弹琴、拂衣、弃俸禄、寻仙药,塑造了一个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形象。诗人认为,真正的贤者不应该被世俗的俸禄束缚,而应该像大自然一样自在随性,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