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冬清晨赶路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环境:深冬清晨,寒风刺骨,露水冰凉。疲惫的旅人(诗人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停下奔波的脚步。这里用"凄其"形容风露的寒冷刺骨,用"倦客"表达自己的疲惫,让读者立刻感受到赶路的辛苦。
中间四句是路上的风景:山路曲折,有时突然被山挡住,好像前面没路了;高耸的山峰让飘浮的云彩都显得很低。红色的枫叶、翠绿的竹林聚集在幽深的山涧;绿色的藤蔓、黄色的茅草淹没了古老的小路。这些描写很有画面感,用"忽疑"写出山路的变化莫测,用"翻觉"写出山势的高峻,用"攒"字写出植物茂密的样子,用"没"字写出小路被荒草掩盖的景象。
最后两句抒情:虽然听人说福建(闽疆)离这里很近,但眺望远方,故乡却在千里之外,连方向都分辨不清了。"谩说"(别说)表达了对"距离近"说法的否定,"望中迷"既写视线被遮蔽,也暗含思乡的迷茫心情。
全诗通过寒冬赶路的艰辛、山路的险阻难行,衬托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最妙的是把自然景物写得既真实又富有情感,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一起走在山路上,感受着他的疲惫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