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次张六士韵八首① 其五 (戊申稿,清光绪三十四年)

荒村独树老夫家,九月东篱菊未花。
金石自应求上药,河山原不阻飞车。
禦寒岂合裘仍典,谋醉何妨酒偶赊!
未解长安西笑乐,薜萝门外是天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豁达心境,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勾勒出画面感:老人独自住在荒村的老屋里,九月了门前的菊花还没开。这里"独树"既写实又暗喻老人独居的状态,未开的菊花则暗示着时令反常或心境寂寥。

中间四句展现了老人的生活智慧:他像寻找珍贵药材一样追求养生之道,但山河阻隔也挡不住他坐车远游的兴致。天冷了宁可典当皮袄也不愿委屈自己,想喝酒时赊账也要喝个痛快。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老人不羁洒脱的性格——物质条件有限,但精神追求从不打折。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老人说自己不懂京城权贵的享乐之道,在他看来,家门口爬满藤萝的篱笆外就是世界的尽头。这种"天涯就在眼前"的认知,既带着看透世事的淡然,又藏着对世俗名利的疏离,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隐士精神的真谛。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描绘出隐居生活的清苦与自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老人物质清贫却精神富足的形象,对现代人如何面对生活困境仍有启示意义。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