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庆追悼余文贞公

将军匹马入舒城,击贼频烦训义兵。
孝以保家忠徇国,聚而出战散归耕。
围侔月晕全无隙,捷振天威大有声。
游说飞书徒间谍,输诚伏节愈坚贞。
云梯屡却妖氛豁,露布交驰杀气平。
千里荆扬凭保障,七年淮海赖澄清。
山深猰貐歼还出,江阔鲸鲵斩更横。
外援内储俱断绝,裹疮饮血独支撑。
天昏苦雾埋营垒,日落阴风卷旆旌。
甘与张巡为疠鬼,肯同王衍误苍生。
三千将士皆同死,百二山河亦继倾。
静对风霆思号令,遥从箕尾识精诚。
颂碑不愧词臣色,哀诏偏伤圣主情。
愿为执鞭生不遂,临风三酹重沾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过安庆追悼余文贞公》通过深情缅怀一位名叫余文贞的将军,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精神。

首先,诗中描绘了余文贞将军的英勇事迹。他单枪匹马进入舒城,频繁训练义兵,与敌人作战。他既孝顺保家,又忠诚为国,无论是集结作战还是战后归田,都尽心尽力。他的战斗策略周密无懈可击,战绩响亮,震慑敌人。即便面对敌人的游说和间谍,他依然坚定不移,忠诚不渝。

接着,诗词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余文贞将军的坚韧不拔。云梯屡次被击退,敌军的气势逐渐消散,但战争依然激烈。千里江山需要他的保护,七年的淮海战役依赖他的指挥。深山中的猛兽被歼灭,江河中的巨鱼被斩杀,但敌人依然顽强。外援断绝,内储不足,余文贞将军独自支撑,带伤奋战。天昏地暗,风卷旌旗,他甘愿成为像张巡那样的英雄,绝不效仿王衍的误国之举。

最后,诗词表达了对余文贞将军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三千将士与他一同战死,山河因此倾覆。面对风雷,诗人思考着将军的号令,遥想他的精诚之心。颂碑上的文字无愧于他的事迹,哀诏中的言辞深深打动了皇帝的心。诗人愿意为将军执鞭,但此生未能如愿,只能在风中三次洒酒,表达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和深情的悼念,展现了余文贞将军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惋惜。诗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