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接晨风兄平反书,感赋二首 其一
梁月分明是。
忆音容、离肠寸断,欲悲还喜。
四十年来无信息,难卜浮沉生死。
慨今世、无缘再会。
只等泉台重把晤,待枫青、月黑陪知己。
伤感事,总牢记。
车尘席帽几时已。
数生涯、餐毡穷塞,三千余里。
归卧夷门花正好,仍伴荼蘼沉醉。
似往日、驰骋文史。
翘首中原无限路,任梦魂、先到汴京市。
衷肠热,泪如水。
忆音容、离肠寸断,欲悲还喜。
四十年来无信息,难卜浮沉生死。
慨今世、无缘再会。
只等泉台重把晤,待枫青、月黑陪知己。
伤感事,总牢记。
车尘席帽几时已。
数生涯、餐毡穷塞,三千余里。
归卧夷门花正好,仍伴荼蘼沉醉。
似往日、驰骋文史。
翘首中原无限路,任梦魂、先到汴京市。
衷肠热,泪如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一位老友收到平反消息后,感慨万千写下的心声。全词用直白的语言道尽人生沧桑,读来令人动容。
上阕从"月亮依旧明亮"起笔,引出对老友的思念。作者说:四十年来音讯全无,连你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这辈子怕是见不到了,只能等死后在九泉之下重逢。这些伤心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这里用"枫青月黑"的意象,暗示生死相隔的凄凉。
下阕转入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作者说自己像坐着带尘的车、戴着破帽,在边疆苦寒之地过了三千多里路的艰难岁月。如今回到故乡,虽然可以赏花饮酒,像从前一样研究文史,但望向中原大地时,梦里还是会先回到汴京(暗指政治中心)。最后"衷肠热,泪如水"六个字,把积压多年的委屈、激动、感慨全部倾泻而出。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强烈对比:月亮永恒与人世无常的对比,表面平静(赏花饮酒)与内心激荡(梦回汴京)的对比。作者没有直接说平反的喜悦,而是通过四十年的等待、三千里的漂泊这些具体经历,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