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竹林间的小屋生活,充满自然意趣和淡泊情怀。
前四句写景:诗人住在竹林掩映的简陋草庐里,耳边是溪水流淌的声音,眼前是烟雨朦胧的山色,宛如一幅水墨画。这里"水声川上阁"用声音带出画面,"雨色画中山"把雨景比作画,非常生动。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活在盛世却惭愧没能为国效力,但庆幸能有这样清幽的居所。最后提到在斑驳的墙壁上续写前人的诗句,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心——漏雨的痕迹和诗句交织,既显出草庐的简陋,又透着文人雅趣。
全诗妙在把简陋的生活写得很有诗意:竹树、水声、雨色都是寻常景物,但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幅清雅的隐居图。诗人不直接说安贫乐道,而是通过"惭无补"与"得此间"的对比,自然流露出知足常乐的心态。斑驳的题壁这个结尾尤其耐人寻味,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