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太史节之使楚王
天子分桐叶,词臣下柏梁。
共怜星是使,况乃玉为堂。
江汉环宗国,风云护帝乡。
居人思过沛,太史复浮湘。
地险东南胜,藩盟带砺长。
晴山开绛节,高浪出牙樯。
六傅中原路,双锋北斗旁。
缄书如有意,归雁自衡阳。
共怜星是使,况乃玉为堂。
江汉环宗国,风云护帝乡。
居人思过沛,太史复浮湘。
地险东南胜,藩盟带砺长。
晴山开绛节,高浪出牙樯。
六傅中原路,双锋北斗旁。
缄书如有意,归雁自衡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姜太史的官员奉皇帝之命出使楚地的场景,展现了沿途的风光和他的使命感。
首句“天子分桐叶,词臣下柏梁”点明了姜太史出使的背景,他是奉皇帝的命令,肩负重任。接着,“共怜星是使,况乃玉为堂”进一步强调了姜太史的身份和使命,他像一颗星辰般被寄予厚望,代表皇帝出使,责任重大。
“江汉环宗国,风云护帝乡”描绘了沿途的壮丽景色,江河环绕着国家,风云似乎在保护着皇帝的疆土,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居人思过沛,太史复浮湘”则表达了人们对姜太史的期待和敬意,他在前往楚地的路上,仿佛重新踏上了先贤的足迹。
“地险东南胜,藩盟带砺长”展现了楚地的地理优势,东南地势险要,藩国之间关系稳固。“晴山开绛节,高浪出牙樯”则描绘了出使途中的美景,晴朗的山峦仿佛为他敞开了道路,高高的浪花伴随着船只前行。
“六傅中原路,双锋北斗旁”暗示了姜太史的行程,他穿梭于中原大地,仿佛在北斗星的指引下前行。最后,“缄书如有意,归雁自衡阳”则表达了姜太史的使命感,他带着皇帝的诏书,像南飞的雁一样,坚定地前往目的地。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姜太史出使楚地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他对皇帝的忠诚和对使命的坚定信念。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庄严与豪迈。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