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大受游乳洞谩赋

等閒地似得明珠,三洞山行喜自如。
俗客□□寻□处,仙人何必好楼居。
石声玉磬传空谷,水色冰壶照碧虚。
便好结茅采芝木,利名尽委绝交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洞中游历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首句“等閒地似得明珠”,意思是说,这些看似普通的山洞在作者眼中却像珍贵的明珠一样。这说明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他能在平凡中发现美。

第二句“三洞山行喜自如”,作者在山洞中行走,感到非常自在和愉悦。这里的“三洞”可能指的是三座相连的山洞,或者是泛指多个山洞。

接下来的“俗客□□寻□处,仙人何必好楼居”,作者认为,那些追求世俗享受的人,何必非要住在高楼大厦里呢?相比之下,仙人(这里可能指隐士或超脱世俗的人)反而更喜欢自然的居所。

“石声玉磬传空谷,水色冰壶照碧虚”,这两句描绘了山洞中的声音和景色。石头的声音像玉磬一样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水的颜色则像冰壶一样清澈,映照着蓝天。这里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写,展现了山洞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两句“便好结茅采芝木,利名尽委绝交书”,作者表示,他愿意在这里搭建茅屋,采集灵芝,完全抛弃世俗的名利。这里的“绝交书”象征着与世俗的决裂,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洞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作者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愿意抛弃一切名利,过上简单而纯粹的隐居生活。

赵帘溪

赵帘溪,理宗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游广西兴安乳洞,与项大受唱和。事见《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