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周记室诗

五里徘徊鹤,三声断绝猿。何言俱失路,相对泣离樽。

别意凄无已,当歌寂不喧。贫交欲有赠,掩涕竟无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两个好朋友在困境中分别的场景,充满感伤却又克制含蓄,读来令人动容。

前两句用"徘徊的鹤"和"哀鸣的猿"起兴,暗示离别时的不舍与悲伤。鹤通常象征高洁,这里却在原地打转;猿的叫声本就凄凉,此刻更是突然中断——就像两个即将分别的人,心中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

中间四句直接描写离别场面:两个同样落魄的人("俱失路"),只能对着酒杯流泪。离别的哀伤太沉重("凄无已"),连送别的歌声都显得寂静。这里最打动人心的,是明明很悲伤,却只是默默流泪、相对无言的场景,比嚎啕大哭更有感染力。

最后两句点明两人是"贫交"(贫贱之交),想送点礼物却只能掩面哭泣。这种"欲赠无言"的细节特别真实——穷朋友之间,最珍贵的就是情谊,物质上反而无以为赠。诗人捕捉到这个瞬间,让整首诗的离别之情升华到极致。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拍下的离别镜头:两个落魄的朋友,一杯酒,几行泪,无声胜有声。它告诉我们:最深的感情往往说不出口,最真的友谊常存在于患难之中。

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凌傲时人。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被捕坐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