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闲质朴的县衙生活场景,展现了官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开头两句写县衙大门敞开,官员无事可做,山间的雾气自然飘入,营造出闲适的氛围。接着用瀑布流向县城、山鸟在城里鸣叫的意象,表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中间部分描写县衙建筑的简朴:用茅草修葺的房屋,没有台阶的土阶,暗示官员不摆官架子。官员自愧才能配不上职位,却欣慰看到百姓保持着淳朴的本性。
最后四句最有趣:办公桌上没有公文(说明治理有方),差役们恭敬站立(说明纪律严明)。官员不靠车马劳顿来证明政绩,而是像及时雨一样默默滋润田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造福百姓。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的清廉官员形象:不折腾百姓、不搞形式主义,像春雨般自然地为治下带来福祉。这种"无为而治"的为政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示意义。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