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五兄公择 其二
陶令常乞食,颜公亦求米。
古来贤达人,所遇犹若此。
况我与时违,冻馁固其理。
且当守故居,量力营菽水。
得食暂安眠,聚庐亦可喜。
君胡事远游,经旬去乡里。
未得一钱看,反受三春馁。
伊优复伊优,运命固如是。
不见张长公,白首田园里。
古来贤达人,所遇犹若此。
况我与时违,冻馁固其理。
且当守故居,量力营菽水。
得食暂安眠,聚庐亦可喜。
君胡事远游,经旬去乡里。
未得一钱看,反受三春馁。
伊优复伊优,运命固如是。
不见张长公,白首田园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五哥公择的家书,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艰辛和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半部分用两个历史名人的例子开篇:陶渊明(陶令)经常没饭吃要去乞讨,颜真卿(颜公)也要为粮食发愁。这说明就算是古代贤能的人,也难免会遇到生活困境。作者说自己与时代不合拍,挨饿受冻是理所当然的事,只要能在老家安稳度日,量力而行地种点庄稼维持温饱,有口饭吃能睡个安稳觉,住在简陋的茅屋里也很知足了。
后半部分转而劝诫哥哥:你为什么要离家远行呢?在外奔波十多天,不仅没赚到钱,反而饿着肚子过了整个春天("三春馁")。最后用"伊优"这个感叹词反复强调,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平。你看西汉的张长公(张挚),那么有才华的人不也一辈子在乡下种地吗?
全诗的核心思想是:与其在外奔波受苦,不如安守本分过简单生活。诗中透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豁达,用历史人物的遭遇来宽慰自己和亲人,体现了传统文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智慧。语言朴实如话家常,但把兄弟间的关切之情和面对逆境的坦然态度都表达得真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