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人生追求与命运的关系,语言平实却充满智慧。
前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对强求的警惕:首句说追求理想固然要有方法,但别像邹衍写书那样钻牛角尖;"跃冶"典故比喻像熔炉里乱跳的金属般强求出头反而危险,"成卢"典故则用赌博比喻靠蛮力难成功。
中间四句转入哲理思考:谈禅要懂得放下执念(空诸有),命运早有定数(定分),强求得不到的东西(所无)反而徒劳。就像抓不住空气,有些东西注定不属于我们。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指出老天最公平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能寻找属于自己的"玄珠"(指人生真谛或内心珍宝)。这个比喻特别妙,既承认命运限制,又强调人人都有探索生命意义的平等机会。
全诗像一位智慧长者娓娓道来:既劝我们不要盲目强求,又鼓励积极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在认命与奋斗间找到平衡点。这种既现实又充满希望的处世哲学,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