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东庵溪上

出门遇明月,閒寺亦开扉。
适到清溪上,方逢野衲归。
波光摇夜色,露气入秋衣。
何处捕鱼者,停桡柳下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秋夜场景,读起来像一幅水墨画。诗人出门时恰好遇见明月升起,路过一座安静的寺庙发现寺门也敞开着。走到清澈的小溪边,正好碰到一位山野僧人归来。月光下溪水的波光与夜色交融,秋夜的露水沾湿了衣襟。远处柳树下的石矶旁,隐约可见停船捕鱼的人影。

全诗通过"明月、闲寺、清溪、野僧、波光、露气、渔人"这些意象,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意境。诗人用"遇、开、到、逢"这几个动词,让静止的夜景突然生动起来,好像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在移动。最妙的是最后两句,突然从近景拉到远景,柳下停泊的渔船给画面增添了人间烟火气,让整幅月夜图更显鲜活。

诗中"闲"字用得特别好,既写寺庙的安静,又透露出诗人闲适的心境。而"野衲"(山野僧人)这个称呼,比直接说"和尚"更有味道,让人感受到僧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脱感。秋夜的凉意通过"露气入秋衣"五个字就传递到读者皮肤上,可见诗人观察之细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