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雪岑诗

本自无须学撚须,此于止观事何如。
诗家格怕无僧字,圣处吟须读佛书。
得趣藕花山下去,逃名枯木众中居。
早梅咏得师谁是,见郑都官却问渠。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探讨了诗歌创作与僧人修行的关系,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用俏皮话开头:诗人说自己本不需要像老人一样捻须苦吟作诗,这种写诗状态和僧人打坐修行(止观)其实差不多。这里把写诗和参禅联系起来,显得很有生活趣味。

中间四句点出诗歌创作的门道:写诗总怕不用"僧"字显得不够高雅(当时流行以僧入诗),但真正的好诗需要读懂佛经的智慧。接着用两个生动画面:赏着山下的荷花获得灵感,或像枯木般隐居在人群中逃避虚名,都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最后两句更调皮:诗人写早梅诗时自问师承何人,却说见到唐代诗人郑谷(郑都官)要当面问他。这里既谦虚地表示向前人学习,又带着点文人式的玩笑,让整首诗在轻松中收尾。

全诗把写诗、参禅、赏景、访友这些雅事写得活灵活现,没有板着脸说教,反而像朋友聊天般亲切,让人看到古代文人既能认真创作,也会幽默自嘲的真实一面。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