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二月七日再度紫荆关石门

两峰高并一门通,曲径斜盘紫翠丛。
绝巘啼猿栖古树,断云归雁渺层空。
荆榛不识春风面,壁垒空邀返照红。
岁晏旌旗今又到,漠南飞檄正匆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紫荆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对比,抒发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写紫荆关的险要地势:两座高峰之间夹着一条狭窄的通道,蜿蜒的小路盘旋在紫绿相间的山林中。这里用"高并"和"斜盘"生动地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和道路的曲折。

中间四句通过四个意象展现苍凉感:猿猴在绝壁古树上哀鸣,大雁穿过断云飞向远方,荆棘丛生看不到春色,夕阳空照着废弃的军事堡垒。"啼猿"和"归雁"都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暗示着孤独和离别;"荆榛"和"壁垒"则象征着荒废与沧桑。

最后两句点明时节和背景:年末时节诗人再次来到这里,看到边境上军事文书往来飞驰。这里的"旌旗"和"飞檄"暗示着边疆战事紧张,与前面荒凉的景象形成对比,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融为一体,通过"古树"、"断云"、"荆榛"、"壁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厚重的历史感。诗人站在古老的关隘前,既看到了大自然的永恒,也感受到人事的变迁,这种时空交错带来的感慨,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