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季文题九华山

众岳雄分野,九华镇南朝。彩笔凝空远,崔嵬寄青霄。
龙潭古仙府,灵药今不凋。莹为沧海镜,烟霞作荒标。
造化心数奇,性状精气饶。玉树郁玲珑,天籁韵萧寥。
寂寂寻乳窦,兢兢行石桥。通泉漱云母,藉草萦香苕。
我住幽且深,君赏昏复朝。稀逢发清唱,片片霜凌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大视角勾勒九华山的地位和气势。说众多山岳各占一方,而九华山镇守着南方,像一支彩笔直插云霄,突出其高耸入云的特点。

中间部分("龙潭"到"天籁"六句)具体描写山中奇景:古老的龙潭仙府、永不凋谢的灵药、如明镜般的潭水、烟霞形成的天然标记。诗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充满灵气的九华山,连树木都像玉雕般精致,自然的声音如同天籁。

最后部分(后八句)转入游山体验。诗人小心翼翼走过石桥,寻找山间乳洞,在长满香草的山路上漫步。他住在幽深山中,友人则早晚来赏景。结尾说难得听到清亮的歌声,就像霜雪中的疾风,给静谧的山景增添了动感。

全诗通过空间转换(由远及近)、动静结合(静谧山景与游人活动)、虚实相生(实景与想象)的手法,既展现了九华山的仙气,又透露出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心境。最妙的是最后用"霜凌飙"的比喻,把清冷的山景与歌声的穿透力完美融合,给人余音绕梁之感。

神颖

懿宗咸通间诗僧。与王季文相识,有诗唱和。又曾至池州九华山及睦州严子陵钓台。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逸》补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