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君谦致仕

公署席未暖,求去何嗷嗷。
济河先焚舟,预卖冠与袍。
我不更劝子,知子意殊牢。
昨者见章疏,陈情欲长号。
谓臣心腹间,有疾刺如刀。
自宜针石恶,不任簿书劳。
蒙恩赐封典,父母喜俱叨。
雨露不知感,臣岂如蓬蒿。
壮年可驱策,正合从时髦。
臣实自知愧,奈缘病相遭。
当道奖恬退,幸尔遇山涛。
九重遂俯从,孰谓天居高。
郎官信美秩,视之等秋毫。
未论子所能,此足称贤豪。
纷纷投牒者,群然赴仪曹。
其间或衰迈,虚名尚贪饕。
如子真难得,识者争嘉褒。
而我复增愧,头颅已霜毛。
归心觉愈急,如索更加綯。
子归免羁绊,槛兽初奔逃。
卬首不回顾,跳舞向林皋。
岁暮多冰雪,长河阻轻舠。
河神不世情,助子水滔滔。
旧宅傍吴市,门前是南濠。
性不耐居处,志惟嗜游遨。
南指天目山,誓将友猿猱。
归来必自得,有乐斯陶陶。
发泄胸中奇,文场战当鏖。
多事反自今,笔墨肯停操。
已忘虞卿愁,且著屈子骚。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送别朋友杨君谦退休归乡的故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开篇直击主题
朋友刚到衙门上班,板凳还没坐热就嚷嚷着要辞职("公署席未暖,求去何嗷嗷")。他像打仗前先烧掉退路的将军一样决绝,连官帽官服都提前卖了,可见去意已决。

2. 辞职的真正原因
朋友上奏折说自己"心腹间有疾如刀刺",其实是心病——受不了官场琐事的折磨。虽然皇帝给他封赏(连父母都沾光),但他觉得草木都知道感恩雨露,自己却像野草般不适应体制("雨露不知感,臣岂如蓬蒿")。

3. 官场众生相对比
当时很多人挤破头想当官,甚至老了还贪恋权位。而朋友正值壮年却主动退出,像笼中兽重获自由般头也不回奔向山林("槛兽初奔逃"),这种清醒反而赢得赞赏。

4. 退休生活的畅想
诗中描绘了朋友的理想生活:回到苏州老宅,门前就是河;不爱宅家,最爱游山玩水,说要和天目山的猴子做朋友("誓将友猿猱")。自由了才能写出好文章,像战士卸甲提笔,终于能专注创作。

5. 诗人的自我投射
最后作者忍不住对比自己:看着朋友解脱,自己却还困在官场,白发渐生("头颅已霜毛"),归乡之心更急切了。这里暗含了古代文人对"体制内生存"的普遍矛盾心理。

全诗亮点
- 用"焚舟""卖袍"等生动比喻表现决绝
- "笼中兽奔逃"的画面感极强
- 把辞职比作治病,官场比作牢笼,非常直白
- 对自由生活的描写让人向往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诗。朋友敢于放弃铁饭碗追求自由,触动了同样困在系统中的作者。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对体制的倦怠和对山野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