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耔山赴疏勒二首 其二

万里既无归,何妨更万里。
西行绝太荒,犹是乾坤裹。
古人驰异域,战伐功可纪。
蝎来战伐余,乱丝待君理。
弱肉供强食,仍岁饱封豕。
昨日是前生,今日生之始。
伤禽怯鸣弓,闻筝亦惊起。
幽囚别太阳,对烛聊小喜。
养民如养狙,宁复矜鞭棰。
人狙两忘猜,宛转随所使。
火云生马头,冰月出马尾。
手挽昆仑波,先为洗泥滓。
葱岭在天半,东望万山底。
一发酒泉城,故人应在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谢肇淛写给朋友王耔山赴任疏勒地区时的赠别诗,分为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勉励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

首先,诗中提到“万里既无归,何妨更万里”,意思是说,你已经远离家乡很远了,再远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句诗表面上是在鼓励王耔山勇敢远行,实际上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接着,“西行绝太荒,犹是乾坤裹”,诗人描绘了王耔山即将前往的遥远之地,那里荒凉偏远,但是仍然在天地之间,提醒友人虽然环境艰苦,但仍有希望和机会。

“古人驰异域,战伐功可纪”两句,诗人提到历史上的勇敢之人远赴他乡建功立业,这鼓励王耔山要像古人一样,勇敢地迎接挑战,为国家立下功勋。

“蝎来战伐余,乱丝待君理”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混乱局面的景象,暗示当时社会的复杂和动荡,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像明辨乱丝一样,理清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帮助国家解决困难。

“弱肉供强食,仍岁饱封豕”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社会的弱肉强食现象,连年战乱,百姓饱受苦难。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昨日是前生,今日生之始”两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过去比作上一世,将未来比作新生,鼓励王耔山要珍惜当下,勇敢面对未来。

“幽囚别太阳,对烛聊小喜”两句描绘了王耔山即将离开家乡的场景,暗示了他将面对的艰难和挑战,但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

“养民如养狙,宁复矜鞭棰”两句,诗人提出治理百姓的方法,如同养育猴子一样,要以爱心和智慧来治理,而不是依赖强制手段。

“人狙两忘猜,宛转随所使”两句,诗人表达了治理国家的理想状态,即统治者和百姓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和谐相处。

“火云生马头,冰月出马尾”两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马儿行走在极端环境下的景象,一方面展示了王耔山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他的勇敢和坚定。

“手挽昆仑波,先为洗泥滓”两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王耔山应该像手挽住昆仑山的水,先洗净污垢,意在鼓励他先解决国家的困境,再建设国家。

“葱岭在天半,东望万山底”两句,则描绘了王耔山即将前往的远方,展现了路途的遥远和艰险。

最后,“一发酒泉城,故人应在此”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期待,希望他在酒泉城(古代地名,今属甘肃省)能遇到他的朋友,这既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达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