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徐养斋见怀毛古庵及小子之作存没感怀和韵

早岁曾陪履杖游,遥思墓木已三秋。
美人去后空闻笛,芳草归时独倚楼。
世上玉颜还易老,山中石髓杳难求。
却惭司马频相许,拟向清湖共钓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已故友人徐养斋的感怀之作,情感真挚而深沉。

开头两句"早岁曾陪履杖游,遥思墓木已三秋",写作者年轻时曾与徐养斋一起出游,如今友人已逝三年,墓前树木都已长大。这里用"履杖游"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年两人结伴同游的亲密场景。

"美人去后空闻笛,芳草归时独倚楼"这两句特别动人。前一句用"美人"指代友人,说友人去世后,只能空自听着笛声怀念;后一句写春天芳草又绿时,自己独自倚楼思念。这两句通过"空闻笛"和"独倚楼"的细节,把失去挚友后的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上玉颜还易老,山中石髓杳难求"这两句转入更深层的思考:世间美好的容颜终会老去(玉颜易老),而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石髓)又难以寻得。这既是对生命短暂的感叹,也暗含着对友人离世的无奈。

最后两句"却惭司马频相许,拟向清湖共钓舟",作者惭愧地说自己常答应要效仿古人隐居(司马指司马相如),计划与友人一起在清湖垂钓,却未能实现。这里既有对未能实现约定的遗憾,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回忆往事、描写眼前景物、抒发人生感慨,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既有"空闻笛"、"独倚楼"这样具体感人的画面,又有对生命、友谊的深刻思考,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