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乡村风景画,同时表达了诗人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
前四句写景:弯曲的河流环抱着孤零零的村庄,蜿蜒的山路在群峰间时隐时现。饥饿的黄莺在古寺里啼叫,沐浴的鸟儿飞落在阳光照耀的河滩上。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静谧的村庄和山路,又有生动的莺啼鸟飞,充满自然野趣。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已经远离了繁华的市井生活,内心向往着云水之间的玄妙境界。虽然没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但独自欣赏这美景也感到十分惬意。这里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用文字勾勒的水墨画,让读者仿佛看到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滩,听到古寺里清脆的鸟鸣,感受到诗人漫步山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虽然独自一人,却与天地为伴"的悠然自得,这种简单纯粹的快乐,正是现代人忙碌生活中常常缺失的。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