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
愁深同汶水,道远指京华。
乍听悲笳起,回看落照斜。
庭闱千里梦,怜我滞天涯。
两弟分南北,鸰原心事违。
稚圭方夜读,曼倩复朝饥。
月向吴宫照,云依蓟坂飞。
并怜梁苑客,漂泊未能归。
汴水金堤险,黄沙拨暮云。
戈鋋终未息,筚篥不堪闻。
万井惊狐火,千村散马群。
夷门衰草畔,酹酒信陵坟。
金舆帝子去,朱戟故宫存。
麋鹿穿陵寝,鱼龙入殿门。
连云艮岳迥,落日大河奔。
老监曾骖乘,凄凉说旧恩。
行指荡阴泽,遥思嵇侍中。
一泓水自碧,千载血犹红。
玉座春吹雨,寻旗夜起风。
英英岳忠武,庙貌对城东。
程婴存祀义,豫让报恩心。
此地昔人没,千年沣水深。
花明开驿道,苔老积碑阴。
我独何为者,天涯寄苦吟。
潋滟金沟溢,青匆玉树寒。
几回思碣石,三度向长安。
入市碎琴易,依人弹铗难。
异乡逢令弟,华发共惊看。
现代解析
这首《北征》是一位游子漂泊在外的深情自白,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道尽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时局动荡的忧心,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
第一部分:漂泊的孤独与牵挂
开篇写诗人在酒馆独饮,杨花飘飞勾起愁绪。他的忧愁像汶河水一样深,而前路却远在京城。傍晚的号角声和斜阳更添凄凉,梦里思念千里外的家人,感叹自己困在异乡。两个弟弟也天各一方,无法团聚——一个在寒窗苦读,一个在为生计发愁。月亮照着南方的家,云却飘向北方,暗示诗人与家乡渐行渐远。
第二部分:乱世中的荒凉景象
诗人途经汴水,看到战乱后的惨状:黄沙漫天,兵器未收,军营的笛声令人心碎。曾经的繁华城镇如今狐狸出没,村庄被战马践踏。他在信陵君墓前洒酒祭奠,暗含对当世无人能救国安邦的失望。接着描写皇城的衰败:宫殿成了麋鹿和鱼龙的巢穴,昔日的皇家园林只剩落日长河。偶遇老太监讲述旧日恩宠,更显世事无常。
第三部分:借古抒怀的悲愤
路过忠臣嵇绍(为护主而死的晋朝侍中)殉难处,诗人感慨"一泓碧水千年血红",用忠烈之血对比当下无人报国的现实。又提到岳飞庙,暗含对英雄的敬仰。程婴救孤、豫让复仇的典故,进一步抒发"当今缺少忠义之士"的愤懑。看着古驿道旁残碑青苔,他自问:我为何沦落异乡,只能写诗寄愁?
最后:壮志难酬的无奈
结尾回到现实:富贵如金沟流水终会干涸,理想如玉树终难长青。诗人三次奔赴长安求仕却屡屡碰壁,像古代的琴师碎琴、侠客弹铗(比喻怀才不遇)。直到遇见同样白发苍苍的弟弟,相对无言——原来我们都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
全诗精髓:
通过旅途中的荒城、古墓、忠烈祠等意象,将个人漂泊之痛与家国兴衰紧密相连。语言如"愁深同汶水""千载血犹红"等通俗却有力,让读者感受到:在战乱年代,普通人的乡愁、手足情、事业梦都被时代巨浪击碎,唯有借古人的忠烈故事,才能暂慰心中的不甘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