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友人(陈橘山)去世后,诗人对他的深切怀念。
前四句写友人留下的园子:虽然只有几亩地,但园中有小楼,种了不少果树("木奴"指柑橘树),每年都能收获许多果子。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简朴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天地,展现了逝者生前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
五六句通过"趺坐"(盘腿静坐)和"出游"两个日常画面,生动刻画了友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晴天时外出散步,平日就在家静坐修身。这种生活方式透露出友人超脱物外的性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点明这一切已成回忆。诗人用"自君之去矣"这样平实的表述,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冲击。那个可以随时遥望的园子,如今只能勾起更多愁思。特别是"遥望只增愁"中的"只"字,将物是人非的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白描,让读者感受到:最深的怀念,往往就藏在那些最普通的记忆里。友人留下的不仅是几亩果园,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态度。这种以简驭深的表现手法,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