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河景色,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感慨。
首两句“石扼中流险,亭当一柱支”,诗人用“石扼中流”来形容江中巨石的险峻,仿佛在江水中形成了一道屏障,而“亭当一柱支”则比喻亭子像一根柱子一样支撑着这片天地,给人一种稳固和安宁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接下来两句“河山悬震荡,日月莽推移”,诗人用“悬震荡”来形容河山的雄伟壮丽,仿佛它们在空中震荡,而“日月莽推移”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日月更替,给人一种宏大的时空感。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增强了景色的壮丽和时间的无情。
“岸树微茫出,风帆上下驰”,诗人用“微茫出”来形容岸边的树木在远处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而“风帆上下驰”则描绘了江面上船只随风快速行驶的场景,增添了一丝动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最后两句“望中吴楚尽,秋色最堪持”,诗人用“吴楚尽”来表达自己视野的广阔,仿佛整个吴楚大地都在眼前,而“秋色最堪持”则赞美了秋天的景色最为美丽和持久。这两句通过总结性的语言,点明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江河景色的壮丽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更有对秋天美景的留恋和赞美。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