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 角调曲 一

止戈见于绝辔之野。
称伐闻于丹水之征。
信义俱存乃先忘食。
五材并用谁能去兵。
虽圣人之大宝曰位。
实天地之大德曰生。
泾渭同流清浊异能。
琴瑟并御雅郑殊声。
扰扰烝人声教不一。
茫茫禹迹车轨未幷。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
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恻隐其心训以慈惠。
流宥其过哀矜典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对比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道德和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止戈见于绝辔之野”,意思是和平的景象出现在战争结束的地方,暗示战争虽然不可避免,但和平才是最终的目标。“称伐闻于丹水之征”则进一步强调,战争的胜利虽然值得称颂,但真正的伟大在于信义和道德。

接下来,作者提出“信义俱存乃先忘食”,意思是信义和道德比生存更重要,甚至到了可以忘记吃饭的地步。“五材并用谁能去兵”则指出,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但战争始终难以避免。

“虽圣人之大宝曰位,实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两句,作者强调虽然权力和地位是圣人的宝贵财富,但天地间最大的德行是让生命得以延续。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泾渭同流清浊异能”和“琴瑟并御雅郑殊声”这两句,分别用河流和音乐来比喻社会中不同的人和文化可以共存,但各有特色。这表达了作者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理解。

“扰扰烝人声教不一”和“茫茫禹迹车轨未幷”这两句,描绘了社会的混乱和人们思想的不统一,暗示了治理国家的难度。

最后,作者提出“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强调即使志向远大,也要保持谦逊和节俭。“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则指出,说话要有文采才能传播得远,做事要有原则才能成功。

“恻隐其心训以慈惠,流宥其过哀矜典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以慈悲和宽容来治理国家,同时也要用法律来维护秩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和平、道德、治理等方面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