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老友的思念和重逢时的感慨,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
首联"思君咄咄困愁城,笑语重逢仆欲更"用直白的语言说:想你想得发愁,重逢时开心得连仆人都想换新衣服庆祝。这种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思念之深、重逢之喜。
颔联"岁月有痕惟短鬓,乾坤无用是虚名"是人生感悟:岁月只留下白发痕迹,世间虚名其实毫无意义。就像现代人常感叹"老了老了""名利都是浮云",诗人用"短鬓"这个具体形象代替抽象的时间概念。
颈联"故园水竹三生梦,上国烟花万里情"展现矛盾心理:一边梦见故乡的竹林流水,一边留恋京城的繁华。就像今天在外打拼的人,既怀念老家简单生活,又舍不得城市机会。
尾联"自是同心堪细酌,坐沉槐月听鸦鸣"最温馨:知己对饮到月亮西沉,连乌鸦叫声都成了背景音乐。这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场面,配上月光、乌鸦声的意境,把友情写得既真实又诗意。
全诗就像朋友聊天,从思念说到重逢,从人生感慨聊到深夜畅饮,用"短鬓""仆人换衣""乌鸦叫"这些生活细节,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可感可触。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份历经岁月不改的真诚友谊。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